二、运营商频率策略的差异化实践
- 移动:依托2.6GHz(n41)和4.9GHz(n79)构建5G双层网,结合700MHz实现全覆盖。其“700MHz+2.6GHz”方显著降低农村5G部署成本。
- 电信与联通:通过3.5GHz(n78)共建共享,减少重复,并利用2.1GHz(n1)补充上行容量,形成“中频为主、低频协同”的架构。
- 际运营商:欧洲多采用3.5GHz作为5G心频段,而NTT DoCoMo则尝试毫米波与Sub-6GHz混合组网,以支持工业自动化等垂直应用。
三、频率重耕与未来挑战
为应对5G需求,运营商逐步2G/3G退网,将原有频段(如GSM 900MHz)重耕为4G/5G资源。例如,电信将800MHz CDMA频段升级为5G NR,提升低频利用率。频谱碎片化、跨运营商协调及毫米波生态成熟度仍是性难题。际电联(ITU)呼吁通过动态频谱共享(DSS)技术优化资源分配,但需平衡设备兼容性与性能。

中频段(1GHz–6GHz)
中频段是5G部署的主力频段,包括2.6GHz、3.5GHz和4.9GHz等。3.5GHz(n78)因其平衡的覆盖与容量特性,被联通、电信及欧洲运营商广泛采用。该频段支持MIMO技术,可提升频谱效率,但穿透能力较弱,需依赖密集基站补盲。

高频段(毫米波)
毫米波(24GHz以上,如n257/n258/n260)提供超大带宽和超低时延,适合热点区域的高容量场景。Verizon和AT&T率先商用毫米波,但其覆盖半径仅100–300米,易受建筑物遮挡,需与中低频协同组网。

一、移动频率的技术特性与分配
-
低频段(Sub-1GHz)
低频段以700MHz、800MHz和900MHz为,覆盖范围广、穿透性,适合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广域覆盖。例如,移动的900MHz(and 8)和700MHz(and 28)是5G的基础层,可显著降低建网成本。际电信联盟(ITU)将部分低频资源定义为“数字红利频段”,以促进5G标准化部署。五、技术演进与6G前瞻
未来6G可能向太赫兹(100GHz–10THz)频段延伸,但需突破高频器件和传播损耗的技术瓶颈。运营商需提前频谱,例如通过AI驱动的动态频谱管理,实现跨代际的无缝协同。
四、频率管理与标准化进展
各监管机构通过拍卖或行政分配释放频谱资源。采用“分层招标”模式,优先保障农村覆盖;FCC则通过CRS(公宽带无线电服务)开放3.5GHz共享频段,促进私营创新。3GPP在R17标准中引入NR-U(非授权频谱5G),进一步扩展频率使用场景。
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是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心基础,其分配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覆盖、容量及用户体验。当前,主流运营商采用的移动频率主要集中在低频(Sub-1GHz)、中频(1GHz–6GHz)和高频(毫米波,24GHz以上)三大范围,不同频段在覆盖能力、传输速率和穿透性上各具特点。
运营商移动频率的技术架构与应用现状
相关问答
- 三大运营商的4G制式都是一样吗?只是频率不一样?
- 答:具体而言,中国移动使用了130兆赫的频谱,覆盖了1880-1900兆赫、2320-2370兆赫以及2575-2635兆赫的频段。中国联通则获得了40兆赫的频谱资源,分布在2300-2320兆赫和2555-2575兆赫之间。而中国电信同样拥有40兆赫的频谱,其范围是2370-2390兆赫和2635-2655兆赫。在FDD-LTE方面,中国联通获
- 中国四大运营商2G/3G/4G/5G工作频率以及网络制式
- 答:中国四大运营商2G/3G/4G/5G工作频率以及网络制式如下:中国移动: 2G:900MHz 、1800MHz 3G:2GHz 、1.9GHz 4G:1800MHz 、2.3GHz 、2.6GHz 5G:2.6GHz 、4.9GHz 中国联通: 2G:900MHz 3G:未明确列出 4G:1800MHz 、2.1GHz 5G:3.5GHz 中国电信: 2G:850MHz 3G:2.1GHz...
- 中国四大运营商5g频段一览表
- 答:中国四大运营商的5G频段分配情况如下:首先是中国移动,其5G频段主要集中在2.6GHz(Band41,n41)频率范围,即2515-2675MHz,拥有160MHz的带宽,目前已被用于4G和5G网络的部署。中国电信的5G频段分为两个部分:3.4GHz(n77)区间,即3300-3400MHz,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、中国备派广电共同使用,用于5G室...
文章来源: 用户投稿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