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通信运营商频段资源分配与技术特性综述
当前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(移动、联通、电信、广电)所持有的无线电频段资源,直接决定了其覆盖能力、传输速率及服务场景适配性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许可及技术标准划分,主要商用频段分布如下:

- Sub-6GHz 主力频段(2025年现状)
- 移动:
- 2.6GHz 频段(and n41,2515-2675MHz):160MHz 连续带宽提供基础容量
- 4.9GHz 频段(and n79,4800-4900MHz):室内高密度场景专用
- 联通 & 电信(共建共享):
- 3.5GHz 频段(and n78,3400-3600MHz):200MHz 带宽支撑主流城区覆盖
- 广电:
- 700MHz 频段(and n28,703-733MHz/758-788MHz):30MHz×2 金低频,显著增广域覆盖效率
- 移动:
- 毫米波储备频段(试验阶段)
四大运营商均获 24.75-27.5GHz、37-42.5GHz 等毫米波试验许可,未来将用于超高密度场景如场馆、工业互联网等。
三、频段特性与效能关联分析

- 移动
- FDD 模式:and 3(1800MHz)为主力覆盖层,and 8(900MHz)用于广域深度覆盖
- TDD 模式:and 38/39/40/41(1880-1900MHz/2320-2370MHz/2575-2635MHz)构成容量层
- 联通
- FDD 模式:and 1(2100MHz)承载心业务,and 3(1800MHz)实现连续覆盖
- TDD 模式:and 41(2555-2575MHz)作为补充
- 电信
- FDD 模式:and 1(2100MHz)与 and 3(1800MHz)双频协同
- TDD 模式:and 40(2300-2320MHz)用于热点区域分流
二、5G NR 频谱布局

- 低频段(<1GHz):
- 性频段:700MHz/900MHz
- 优势:单基站覆盖半径达5-10公里,绕射能力,适合农村及边缘地区
- 局限:可用带宽窄(通常≤20MHz),峰值速率受限
- 中频段(1-6GHz):
- 性频段:2.6GHz/3.5GHz/4.9GHz
- 平衡点:兼顾覆盖(半径1-3公里)与容量(100MHz以上带宽),支撑5G主流应用
- 高频段(>24GHz):
- 性频段:26GHz/39GHz
- 优势:超大带宽(400MHz起),理论速率超2Gbps
- 挑战:覆盖半径仅200-300米,穿透损耗显著,依赖小微基站密集部署
四、多频协作技术演进趋势

- 载波聚合(CA):运营商通过聚合低频+中频(如700MHz+2.6GHz)实现覆盖与速率双提升,移动已部署 n28-n41 四载波聚合
- 动态频谱共享(DSS):在1800MHz/2100MHz等频段实现4G/5G动态资源调配,平滑过渡技术代际
- 上下行解耦(SUL):利用低频段(如1.8GHz)增上行链路,解决3.5GHz上行覆盖短板
五、行业专用频段拓展
2023年工信部新增批复:

一、4G LTE 心频段部署
- 5G LAN 频段(5925-6125MHz/6425-7125MHz):面向工业制造、电力能源等场景的本地专网
- 物联网增频段(N-IoT/eMTC):电信800MHz、联通900MHz、移动900/1800MHz 多频重耕
(全文共计约1150字,严格限定于技术性描述与许可框架,未包含外部引用标注及总结性)
以下为根据“运营商 频段”相关息整理的客观技术分析文稿(正文部分):
相关问答
文章来源:
用户投稿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