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产业体系重构:打造“双轮驱动”格局
曲靖突破传统“一煤独大”的产业依赖,确立“稳住一产、做二产、突破三产”的总体思路[[1]8。一方面,推动煤炭、化工等传统产业向化、精细化转型,淘汰落后产能并整合资源要素;另一方面,锚定新能源电池、硅光伏、铝精深加工三大千亿级产业,协同发展有机硅新材料、液态金属等六大百亿级产业,形成“3+6+2”化产业体系[[2]9。

三、载体能级跃升:构建园区协同范本
实施《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》,以曲靖经开区为心引擎,联动麒麟、沾益、马龙片区形成产业配套功能区[[2]7。化土地、用电、资金等要素保障,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电力体系,新能源装机规模全省[[8]9。同步产业承接平台,深化昆明-曲靖产业转移合作,打造沪滇临科技城等载体[[7]9。

四、转型赋能:探索“双碳”实践路径
“双碳”,推动降碳减污与经济增长协同:

曲靖通过产业迭代、招商革新、载体优化、转型与区域协同的五维,正从资源型城市向先进制造中心跨越,其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实干逻辑1,为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的样本。

- 技术降碳:37家重点企业制定碳达峰方,7家发电企业参与全碳交易市场履约5;推广清洁生产,126户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5。
- 零碳创新:与吉利合作液态阳光甲醇项目,利用二氧化碳捕集+氢合成甲醇技术,年减碳10万吨,打造燃料产业链6。
五、区域枢纽升级:化开放协作功能
立足“滇黔锁钥”区位优势,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[[9]12。加速渝昆高铁、滇中引水等基建项目,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能力[[7]9。通过曲靖副中心城市定位,带动昭通、文山等周边区域发展,形成滇中城市群增长极[[4]7。

- 新能源产业集群:依托曲靖经开区15平方公里新能源电池产业园,引进宁德、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,构建“资源-材料-电芯-电池-回收”全产业链。亿纬锂能23GWh储能电池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160亿元,填补云南产业链空白[[1]2。
- 硅光伏闭环:以信义多晶硅、隆基切片等项目为心,贯通“多晶硅-单晶硅棒-电池片-组件”链条,打造“光伏之都”。前端多晶硅与后端组件协同布局,实现全产业链闭环[[2]9。
二、招商引资创新:化“一号工程”动能
将招商引资列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建立“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机制[[2]10。动态完善“两图一谱”(产业链图谱、招商地图)和“三库六清单”(项目库、企业库等),组建10支产业招商工作队,聚焦行业百企业精准对接[[1]2。创新采用驻点招商、以商招商模式,吸引深圳德方纳米、浙江今飞等东部企业落地,2023年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6%[[7]10。
曲靖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心增长极,其运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心抓手,以低碳为导向,通过构建化产业体系、深化区域协作、优化营商环境等路径,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