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预约与入场管理:实行实名预约制,个人观众通过线上预约,团队需提前1天提交全团信息,区分南北门入场通道2。需查验危险物品,禁止宠物、杆等设备27。
- 展前筹备:审展位设计图纸,统计证及车证需求,召开协调会明确服务方78。展位搭建需符合材料防火标准,水电气接驳需预留接口并验收8。
- 现场服务:提供导览租赁、寄存、母婴室、轮椅租借等配套服务,餐饮区需与展区隔离28。保洁需每日消区域,废弃物按指定路线清运17。
- 撤展管理:撤展流程,验收场地设施,确保无物资遗留7。
四、合同与质量管理体系
服务合同需明确策划内容、运营范围、验收标准及约责任3。付款通常分预付款、进度款、尾款三阶段,约金按日计算未付金额比例3。场馆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,定期评估服务效果,通过观众反馈、运营数据优化流程58。若服务未达标,供应商需在约定期限内免费整改3。

一、设施与设备管理规范
展览场馆需依据《建筑设计规范》(JGJ31-2003)等标准功能区域,包括展厅、会议室、贵宾室、卸货区、停车场等78。主通道宽度不小于4.5米,其他通道不低于3米,并设置无障碍通道及残障人士专用设施7。卸货区需满足大型货车装卸需求,配备装卸设备,货门宽度需适配展品运输7。电梯系统需区分客用、货用及食品专用,禁止客梯运输大宗货物7。照明系统需符合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(G50034),区域及配电房等关键位置需设置应急照明7。空调、供水、供电系统需定期维护,确保展览期间稳定运行9。

七、律与行业合规
遵循《大型群众性安全管理条例》,大型需提前报备安保方5。办展需逐步市场化,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6。财政补助资金需专用于低收费开放,接受运营目标考5。场馆需公示收费标准,禁止制消费9。

三、服务流程与标准化操作

二、安全与应急管理要求
场馆需建立消防、治安、交通等安全,配备烟雾报器、消防通道及符合G2894标准的安全标识17。期间须签订安全责任书,禁止明火作业,展品结构改动需经审批18。建立突发应急预,涵盖卫生、设备故障、超限等场景,定期组织消防演练58。安保部门需24小时值守,布展合规性,排查安全隐患78。展期需控制密度,闭馆前40分钟启动疏散准备2。

五、信息化与创新方向
推动“互联网+展览”模式,整合线上预约、AI导览、虚拟展厅等功能,提升数据管理效率68。标识系统需符合《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》(G/T15566.1),结合电子屏动态导引8。鼓励采用低碳技术,如节能照明、环保材料,实现布展6。
六、人员与培训规范
从业人员需持证上岗,掌握消防、急等技能,定期参与岗位培训58。服务人员需统一着装、佩戴工,使用普通话沟通,态度礼貌8。讲解员需根据观众类型调整内容,互动环节需设计安全游戏并配备品10。外包团队需签订保密协议,不得泄露场馆运营信息3。
展览场馆服务运营规范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