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放号进程与阶段
移动虚拟运营商放号分为试点与正式商用两阶段:

- 实体SIM卡放号:如苏宁互联、蜗牛移动等推出定制套餐,结合自身业务优势(如购物免流量、游戏定向流量)吸引用户[[8]17。
- 虚拟副号服务:移动自有“和多号”业务允许主号申请虚拟副号(无实体卡),通过App管理通话及短信,资费由主号承担[[5][7]16。副号以“1064”开头,不支持独立注册第三方平台(如微信)13。
五、市场策略与挑战
初期虚拟运营商采取激进放号策略抢占市场,但因实名制落实不足、服务不完善导致率高[[6]12。移动通过资费分层机制(套餐模式、模组模式、资源池模式)支持合作伙伴灵活设计产品15,但要求虚拟运营商优先保障服务质量,用户流失12。截至2015年,虚商用户总量仍不足百万,需通过差异化服务(如流量不清零、资费转赠)提升竞争力17。

- 试点放号(2014年):分享通信于2014年11月在部分省份启动试点,三五互联在福建同步[[11]15。
- 全面商用(2015年):移动于2014年12月宣布向17家合作伙伴开放4G转售,计划2015年1月实现7家企业全商用放号,上半年完成全部伙伴的规模放号15。首批商用号段以“1705”开头(移动),后期新增“165”“167”等独立号段[[1]3。
三、号码资源与号段管理
虚拟运营商号码采用移动分配的专属号段:

(全文共836字,基于搜索结果[[1][3][5][7][8][11][12][13][15][16]17整理)

- 早期号段:1705(移动)、1709(联通)、1700(电信)8。
- 新增号段:2019年推出“165”作为移动虚拟运营商专用号段,后续扩展至“162”“167”等[[1]3。
移动对号码实行“分批投放”策略,资源闲置。虚拟运营商需制定实名登记流程,确保用户信息合规[[5]12。
四、业务模式与用户服务
虚拟运营商通过两种模式提供服务:

移动虚拟运营商放号的发展与模式
一、技术准备与测试阶段
移动虚拟运营商放号需完成严格的系统对接与调试。虚拟运营商需改造自有业务系统,与移动的OSS系统(业务运营支撑系统)进行接口对接,并完成各省调试[[3]11。2014年,分享通信率先通过移动的技术测试,实现拨打功能,成为首家具备放号条件的虚拟运营商11。其他企业如三五互联、施德等后续跟进测试,但部分因系统外包或调试效率不足而进度滞后[[11]12。移动初期对号码分配采取审慎策略:试点城市仅提供2000-3000个号码,且要求首批号码激活率达50%后方可申请第二批资源12。
相关问答
文章来源:
用户投稿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